《沉沦》(原创连载中)

故事概述

一个工程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操控,逐步将已婚同事从正常的职场关系转变为完全服从的性奴,展现了人性中隐藏的支配欲望和被支配渴望。

《沉沦》(原创连载中)

《沉沦》

第1章 初识与试探

作者:Publicshadow

我叫李明,27岁,工程师。身高一米八,体重六十八公斤,标准得像从工程制图中走出的模板人物。黑框眼镜后的眼睛总是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短发整齐,衣着规整,生活作息精确到分钟。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出门,八点准时到达公司,这个节奏雷打不动地持续了三年。

我的工位在研发部最角落的位置,周围堆满了各种技术手册和设计图纸,桌上永远摆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同事们说我"靠谱",但我知道他们真正的意思是"无趣"。表面上看,我确实是个刻板乏味的技术宅男——独居,社交圈狭窄,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深夜浏览各种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文献资料。

但没有人知道,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学术论文背后,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人性中最隐秘的部分——支配与被支配的心理机制。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操控心理学、权力关系动态、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心理暗示来影响他人的行为模式。这些知识在我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等待着合适的土壤和时机。

小E的出现,就是那个完美的时机。

她叫小E,28岁,公司财务部的主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她作为财务代表给我们讲解报销流程。她穿着一套深蓝色的职业套装,剪裁得体,既不会过于紧身暴露身材,也不会宽松到显得邋遢。她有着标准的鹅蛋脸,皮肤白皙细腻,大眼睛,长睫毛,眨眼时像两把小扇子轻轻扇动。她的头发是自然的黑色,发质很好,总是梳成低马尾,发尾微微卷起,显得既干练又不失女人味。

她的妆容总是精致但不浓艳——淡淡的粉底让肌肤看起来完美无瑕,浅浅的口红增添了一丝温柔,眼线画得很细,整个人看起来既专业又温柔。她的声音很软糯,但内容却很严肃,说话时会用那支细长的签字笔轻轻点在文件上,强调重点。

那天她在台上讲解财务流程时,我并没有专心听讲,而是在仔细观察她的每一个细节——她说话时的手势,眼神的移动轨迹,紧张时会轻咬下唇的小习惯,以及她对不同同事问题的反应方式。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内心渴望被理解和关注的人,在她专业而冷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某种深层的孤独感。

真正开始接触小E,是从我故意制造的那些"错误"开始的。

作为一个细心的工程师,我本来很少在报销单上出错。但为了有理由接近她,我开始有意识地在报销单上制造各种小错误——把金额写错几分钱,日期写成上个月的,或者忘记贴某张发票。每次拿着这些"问题单据"去找她时,我都能站在她的办公桌前多停留几分钟。

她的办公桌很整洁,文件分类得清楚,每个文件夹都有标签。她的电脑屏幕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记得买牛奶"。我注意到她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没有涂指甲油但很干净。她处理我的报销单时,总会用那支细长的签字笔轻轻点在错误的地方,然后抬眼看我,眼神专注但不会让人感到压力。

"李工,这里又算错了,得重填。"她的声音很温柔,但带着一丝无奈,"下次仔细点,好吗?"

那神情,像个严谨但耐心的小老师。每次她这样说话时,我都能闻到她发梢淡淡的洗发水香气——茉莉花的味道,清淡而持久。这种香气让我想起母亲在我小时候用过的那款洗发水,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亲密感。

经过几次这样的"错误"后,她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又拿着一份故意填错的报销单来到她面前。她看了看单据,抬起头,眼睛弯成月牙形,噗嗤一声笑了:"你是不是故意的?"

她的笑容很真诚,没有一丝嘲讽,反而带着一种被逗乐的感觉。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智慧和一丝调皮——她早就察觉到了我的小把戏,但选择了用这种温和的方式来拆穿我。

"总麻烦你,怪不好意思的。"我故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心跳确实在加速,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平静,"加个微信吧,下次有不确定的地方,我可以提前问你。"

她犹豫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职场社交的界限、已婚女性的身份考虑、以及对陌生男同事的本能防备。但最终,她还是点了点头,拿出手机:"好啊,这样确实方便一些。"

她的微信名很简单,就叫"小E",头像是一株绿色的多肉植物,看起来很有生命力。我注意到她的朋友圈设置是三天可见,而且内容空空如也。这个细节很重要——它反映了她在社交媒体上的谨慎态度,也暗示着她可能正在刻意保持某种距离感。

最初的几天,我们的微信交流仅限于工作相关的问题。我会故意问一些财务流程的细节,她总是很耐心地回答。我注意到她回复消息的时间很规律——通常在工作时间内会立即回复,下班后则要等一两个小时才回复,这说明她有着良好的工作生活边界意识。

真正的突破口出现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试探性地发了句"周末愉快",原本只是想测试她对非工作交流的反应。她过了很久才回复,而且内容让我意外:"愉快不了,Z又出差了。"

Z是她老公的名字。这短短几个字透露出大量信息:她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需要倾诉,而且已经开始向我这个"安全的同事"吐露私人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故意等了几分钟才回复,让自己的回复看起来不那么急切:"出差很辛苦吧,你一个人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她的回复很快:"是啊,他这次去新疆,要一个月才能回来。我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她话语中的孤独和无奈显而易见。我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时的抱怨,而是她长期积累的情感需求。作为一个已婚女性,她不能随便向其他人倾诉婚姻中的问题,而我这个"安全的男同事"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要不要一起吃个饭?我知道一家不错的餐厅。"我试探性地提出邀请。

"不用了,我习惯一个人了。"她的回复有些冷淡,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的犹豫。她的理智在告诉她要保持距离,但情感上却渴望有人陪伴。

"那好吧,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联系我。"我故意让自己的回复看起来很随意,不给她任何压力。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往往比过分热情更有效——它让对方感到安全,同时又保持着一定的吸引力。

从那天起,我们的聊天开始渗入私人领域。她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上的烦恼、婆婆的苛刻要求、Z长期出差带来的孤独感。我则始终扮演着那个完美的倾听者角色,从不评判,从不给出具体建议,只是表示理解和同情。

通过这些聊天,我逐渐了解了她的生活模式和心理状态。Z在一家大型零售公司担任仓库选址顾问,这是一个需要经常出差的工作。每当有新的项目,他就要去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进行实地勘察,一去就是一到两个月。小E虽然表面上支持丈夫的事业,但内心深处对这种长期分居的生活模式充满了不满和委屈。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她的婆婆是一个非常传统且苛刻的老太太。小E经常收到婆婆的电话,内容不外乎是催生孩子、批评她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家庭、质疑她的持家能力等等。每次接完婆婆的电话,小E的情绪都会变得很低落,这时她就会在微信上向我倾诉。

"他做仓库选址的,一出去勘探就是一两个月,家里所有事都得我扛着。"她的消息里带着明显的疲惫和无奈。

我立即回复:"确实很辛苦,你一个人要处理这么多事情,真的不容易。"

"婆婆今天又打电话,问我们怎么还不要孩子,说我工作太忙,不像个女人。"她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烦躁和委屈。

我继续扮演着那个完美的倾听者:"这种压力确实很大,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工作和家庭都要兼顾,换作是我也会感到疲惫。"

"有时候我在想,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她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绝望和迷茫。

看到这句话,我知道她已经对我产生了情感依赖。我故意等了几分钟才回复,让她感受到我的认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工作认真负责,照顾家庭尽心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谢谢你,李工。有时候我觉得,只有你能真正理解我。"

这句话标志着第一阶段的成功。我成功地在她心中建立了"完美理解者"的形象。她开始将我视为情感支柱,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我倾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聊天越来越频繁,内容也越来越私人化。她会在深夜给我发消息,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我注意到她发消息的规律——通常在晚上十一点左右,那时她已经躺在床上,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她使用的表情符号也很有特点,经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