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
2018年10月31日
来源:爱爱文学网
浏览:次
篇八:扎根泥土 节日来了,孩子嚷着要买
遥控赛车、
遥控飞机之类的
玩具,且不说有什么益智性,但就价格已令人汗颜。想想自己小的时候,竟是泥土里跌打滚爬,走练窑,拿个木碗扣“土蒸馍”,扳泥块,做泥手枪,泥棋子等,日日和泥土打着交道,泥土成了儿时的无偿的
最爱。如今蜗居小城,
儿子的叫嚷,突然让我多了几分对泥土的思想。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
农村的孩子。这些年在小城工作,勉强维持着生计。
上班来回地踩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总也少不了对泥土的张望和渴盼,没有泥土怎么长出一排排的风景树和鲜花来装点城市啊,泥土在哪里,我的目光也会跟在哪里。我常常骑车去到城郊的田里,悄悄带回些泥土,放在
阳台的花盆里,看泥土如何滋养出绿色的生命。我知道我养不出什么名贵的花来,因为没有潜心去钻研这门学问,但我可以种上些许诸如太阳花、兰草和一些彩辣椒之类的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好让它们陪伴着我打发淡淡的日子。
每次
回家乡,青草镶边的
乡间小路像手心展开的掌纹,凌乱或笔直,在旷野四下延伸,在泥土的清香中贴着地皮默默挨蹭到远方,延伸到每家每户的院门前。看到这些,我总要自觉不自觉地走下车,在田埂上逡巡几个来回,仿佛探听哪块田里的苗在与泥土说着情话。我在泥土路把思想延伸,再延伸。当我
用脚踩在泥土之上,我分明地判断出我也和苗一样,曾经出生成长在这里,我会实实在在地想到我真的又一次以泥土的姿态回来了,泥土帮我做出了肯定的判断。人的本质亦如泥土,泥土是植物的
父母,故乡有生我养我的
父母。多
少年来,我没有忘记我的老家,没有忘记老家里的
父母和
兄弟姐妹。我的朴实憨厚没变,我的小气寒酸没变,还有我的乡情乡音、我的疾恶如仇没变。虽然有时改变了空间,正如泥土可能飞入空中,卷入山峦,被风雪掩盖,被雨水冲刷,但我犹如泥土一样,不改形态。
泥土的最大作用是生产,人类敬重的姿态。泥土的温馨和博爱,在它分娩出生命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气息那色彩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不
喜欢留白,不像是画作和书法,它讲究的是实在,所用所求,不倦地承载,背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