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庭花 》全本完结版


入陳後任尚書左僕射,位極人臣,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

太建末年,徐陵以年老數次上表求致仕,宣帝亦優禮之,下詔為其建造府邸,令徐陵於自家府中攝事。

後主即位,遷徐陵為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余如故。

徐陵時年七十有七,兩年前為太子詹事,與後主相厚。

麗華以師禮待之,徐陵喜其文采,對伊視若己出。

兩人之間若有親情,甚為融洽。

此次徐陵入秘閣半日,乃是應麗華所請,為其所輯詩稿作序。

麗華方纔所看,便是新寫序文,文中「武陵豪族,充選掖庭;四姓良家,馳名永巷。」說的便是伊出身兵家。

而「真可謂傾國傾城,無雙無雙者也。」這世間也只有伊可當得此讚。

麗華復拿起書稿讀道:「於是燃脂螟寫,弄筆晨書,撰錄艷歌,凡為十卷。」伊想起兩年辛苦,不謂然而歎。

原來此詩稿名《玉台新詠》,成書歷時兩年,皆出自麗華一雙素手,每日早晚抄寫編輯,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中國第三部詩歌總集。

所錄上至東周、下迄南梁,收詩七百餘篇,計有五言詩八卷,歌行一卷,五言四句詩一卷,共為十卷。

所錄至梁代,乃是依《文選》舊例,不錄在世人物之作。

其中名篇有《孔雀東南飛》、《上山采蘼蕪》、《青青河邊草》、《羽林郎》以及述羅敷拒婚之《陌上桑》,曹植《棄婦詩》、庾信《七夕詩》、李延年所做「北國有佳人」、班婕妤、鮑令暉、劉令嫻等女子詩文也在其錄。

徐陵知麗華辛勞,自臥榻上坐起,溺視伊良久,歎道:「有此詩集,貴妃文名可傳千古矣。」

是年徐陵病故,麗華於《玉台新詠》之中追錄其詩,署以徐孝穆之名,乃示敬師之禮。

自麗華受斬梟示,後世史家多污其名,《玉台新詠》遂冠以徐陵之名,其中原因甚為可歎可笑。

概因但凡能識文斷字的,見了那序文,也不致有此謬論。

何況所錄詩文皆以本名,唯徐陵以字稱之,古人稱字為尊崇親近之意,若此詩集為徐陵所輯,其又怎會是這般妄人,以尊稱呼自家,而有別於他人哉?

且錄詩必在過世之後,否則便是不敬,此千古通例,怎會獨此詩集例外?

若真為徐陵所輯,何以不載於《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