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家女將 之 帝國 讀者問答 》全本完结版


劉邦把自己的老爹和老婆都捨了,才能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徐有亮救陶秀英,是為了身邊多一得力之人為助,只有認清了這一點的人(也許可以叫作流氓)才能成功,歷史只承認勝利者,不管他是不是流氓

徐有亮救馮慶,是因為「民心思定」,馮慶死了,徐有亮並不能藉機奪下馮家的江山,因為剛剛經歷了十年戰亂的百姓不會因為徐有亮看上去有理就幫著他打仗,他們自己當不上統治者,因此他們也不會關心統治者之間的細微差異,讓他們安居樂業,便是他們的選擇,他們也許會同情徐有亮,不過如果在徐有亮和安定的生活之間選擇,他們會選哪一個?

瞭解了這一點,就明白徐有亮為什麼會救馮慶,救馮慶,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更大的生存空間,因為他瞭解馮慶,馮慶活著,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駕馭他,如果換了馮慶的兒子,天知道他們還會作什麼?

這就是徐有亮救馮慶的理由。

碧海居先生的選擇是聖人的選擇,不過,聖人從來沒有取得過政權,取得政權的是英雄,而徐有亮是英雄,不是聖人,站在英雄的立場上,就能夠理解他的選擇了。



附碧海居先生原文:

真是如椽之筆呀,不過對大家來說,最吸引的還在後面啊,這些都還是鋪墊。

但既然已看過全文,忍不住想提點建議:

1,張圭成仙一章,雖然有搜奇志怪的趣味,但一方面影響了真實性,另一方面也顯示其自私,某種程度可說背主,徐有亮又不是油鹽不進,不聽意見,張根本沒有盡軍師之責;

黃易大作《大唐》,很多人喜歡,但也有很多粉絲提意見:「寇仲何故獻江山?」

我倒覺得不必過於糾纏,因為歷史上是李世民當了皇帝,黃易已經很照顧寇了,而「帝國」則完全不必受歷史或者張圭所假稱「天意」的制約,徐聽從了這個意見,勸降了部下,結果黎民百姓尤其是他以前的部下、族人還不是一樣包受荼毒,南嶺人的血仇和恥辱注定徐與馮誓不能兩立,徐後來還去救馮、陶,這不是寬宏,而是背叛,因為「忘記過去等於背叛」啊!

而且他敗軍辱師,誰要是當他的部下可倒了大霉,只能說是瞎了眼,也難怪花榮,陶秀英死也不肯嫁他,人家的確有理由看不起他呀,那麼比花、陶更出色的段靈風又怎麼會心願成服地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