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池驛遺恨 》全本完结版


我只能苦笑。

他又何嘗相信自己是言出於心?

我三月出嫁。

這段婚姻卻注定夭壽。

九月,奚王反唐。

我所帶來的八十名侍女全數像畜牲般被屠殺。

我,作為奚王的后,得到較好的優待:我的血將用來祭旗以保祐他們旗開得勝!

我的冷靜令他們大感意外

他們原本以為我們被嚇得花容失色中尖叫的。

他們又豈知道我內心早已枯死。

我是悲傷的,因為再見不到我心愛的長安。

但我卻因終於受難到頭而自我慶幸。

他們褫了我的後袍,而改穿一幅由白色牛皮縫成的袍子。

在這之下我身無寸縷。

當我走上祭壇時,連這牛皮也會被剝奪。

他們會用皇上因我外嫁而御賜的金盃去承載我的血。

牛角號與蛇皮鼓聲中,我一步一步走向祭壇上戴上猙獰面具的薩滿,在他手中是一閃爍著綠光的祭刀。

我吸了一口氣步上祭台他們挪走了牛皮袍子。

我全裸的站在那兒。

「跪下!」薩滿高聲吶喊。

「長安在何方?」我問。

他以祭刀指給我看。

我朝他所指出的方向下跪,引頸待戮……


後記:

以宗室女為「和親公主」由來已久。

看來是取得太平最低廉的代價。

雖然有些公主比宜芳幸運,但和親之策絕非萬全。

外族往往得寸進尺。

一旦不能遂其所願就兵刀相向。

戰爭一爆發,身為人質者下場是悲慘的。

可是沒有人會理會,因為她們絕不是真的「公主」。

她們只是帝國的犧牲品。

宜芳公主的這首詩被收入了「唐詩」之中。

唐詩留下的逾四萬首之多,屬於她的只有用淚與血寫成的這一首。

皇帝派了一個胡人將領前去撫剿並用下奚族之叛很快就被平定。

……

這胡人鎮守邊關十年。

風平浪靜。

在公元755年,即宜安公主被殺後十年,這胡人將領起兵反唐。

他的名字叫安祿山。

大唐國運一落千丈,全盛的光輝永不復現。

詩人李山甫說得好:

金釵墜地鬢堆雲,自別朝陽帝豈聞。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首页123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