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零八個月人吃人事件 》全本完结版
2018年10月24日
来源:爱爱文学网
浏览:次
只好等到黃昏,央求巡迴街上專責檢收屍體的人員,將它搬上「搬運車」。
此後仍然在迎賓館庭院發生了一、兩次類似
事件,但每次都不曾認真地緝捕犯人,只是不了了之。
飢餓的恐怖,人到了飢餓極點的時候,真是無事不敢為!我對這事沒有比現在更痛切深刻的時候。
在那物價飆漲的年代,因飢餓而陳屍街頭者,無日無之。這些可憐人,除了軀體被人烹食之外,就連僅是蔽體的衣物,竟然也成為歹徒搶掠的對象。
香港自開埠以來,劫匪的名目雖多,但專門打劫陰司路的「劫屍賊」,僅在淪陷期間才湧現。
先母當年因誤吃河豚(雞泡魚)中毒,因交通、資訊工具嚴重缺乏,送醫院過遲,不治去世。
由於死者尚有遺屬,潛伏醫院內的「劫屍賊」雖不致明目張膽,連死者的衣物也剝光,但先母口腔內的幾顆金牙,後來發覺已全被撬去!
當時治安情況的混亂,可見一班。
據台灣作家李敖指出,中國歷史上,人吃人的事例極多,唯一原因是災荒和戰爭。
《資治通鑑》裏面,有關人吃人的史實,有許多條目,例如「關東大飢﹐人相食」;「京師大飢,人相食」之類記載非常多。
唐朝時候,瞧陽城被圍,全城六萬多人,最後竟剩下數百人,那是人吃人充飢的結果。
從上述幾則戰時發生於香港人吃人的記載,已足夠說明,在戰時糧荒的情況下,有些人根本已失掉理性,以致「飢不擇食」,出現「人吃人」以及「販賣
人肉」、「殘害屍體」等令人髮指的新聞。
造成這種慘象,一手發動戰爭的
日本軍國主義者,實在難辭其咎!
香港淪陷時期,鄰埠澳門雖然表面上無戰爭,但受戰火禍及,亦劫數難逃。
澳門彈丸之地,當時因對外交通斷絕,糧食來源被日寇封鎖,
奸商又囤積居奇,使到人口驟增至三十萬的澳門。
在一九四二年陷入了空前大黑市,米被炒至四元一斤,當時澳門居民平均日薪僅一元,一天薪酬,只買四兩米。
而各業停滯,失業者與日俱增,不少人靠吃木瓜莖、野菜度日,有的甚至全家倒斃。餓殍遍野,一片悲涼慘象!
屋漏兼逢-連夜雨,一九四二年春節前後,澳門受寒流襲擊,飢寒交逼中,死亡數字急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