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哀歌的文章

  跋山涉水,再遥远的路途我也不会畏惧。思念着江南就如向往着母亲的怀抱一般。月光幽幽的夜里,这歌声从那茫茫江面上的孤舟中传来,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平,时而转,一唱三叹,忧伤但不颓废。学一学李清照,折一封雁子锦书捎给梦中的江南,这一种相思,不再会有两处闲愁。这一曲哀歌,有谁听懂否?
  雨落起来了,草叶上,湖面上,城市,乡村,都留下了潮湿的痕迹。
  再看那亭台楼阁下弹奏瑶琴,独唱哀歌的女子,竟有着那如水的容颜啊!只是她不知道,不知到哀歌唱晚终无尽!
  
  篇四:为你唱一曲哀歌
  生在乱世,就注定你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先是黄巾起义,再有董卓作乱,年少的你就背井离乡,跟随着叔父四处流浪,躲避战乱。那时,阴霾的世界到处透着战火的气息。这样的经历使你渴望安定,于是你选择了隆中——-一个依山傍水,与世无争的地方。在那里,你开始发奋的读书。
  清晨,当别人还在梦乡时,你跑到歧山上去读书;半夜,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你还在悄悄的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因为好学,你成为了那里最好学生,也到了你恩师黄承彦的赏识。但你并未因此有一丝的骄躁。你两次拜访庞德公,一心求学。你甚至拜农夫为师,学习耕种,学习农谚里的知识。你并不是一个天才,但你一直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就这样你成了那里路人皆知的少年才子,也逐渐成就了你的“卧龙”之名。
  《诫子书》正是你的写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的话教育着后人,发人深省。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叹服你的旷世之才,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你的才能是隆中苦读,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你好学的品质叫我如何不佩服。
  乱世,你是不会被埋没的。其实你也渴望天下统一安定,所以刘备的到来改变了你的一生。
  虽在隆中,但你早已观天下大势,因此你未出茅庐,先定三分。这份才能,怎能不让刘备欣赏。荀彧曾说元直之才数倍于我,而元直说孔明之才十倍于我。虽然他们不免谦虚,但你的才能已是无可否认的。刘备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从那以后,你就卷入了乱世之中。你走的时候说助刘备完成大业后就归隐隆中,继续你的田园生活,你不知道,你已踏上一条不归路。我多么想看到你回到隆中,安享晚年。但是,一切已注定,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