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哀歌的文章

  刘备汉津口大败,你前去江东,力排众议,联吴抗曹,最终取得赤壁大捷。从那以后,蜀汉的基业开始成长并不断巩固。你隆中的设想也成为了现实,一切看似都那么顺利。如果真能那样发展下去,北定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但一个荆州改变了整个局面,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你的失策,你为什么要让关羽守荆州?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不会放过的,你难道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荆州会出事?就算损了荆州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因此失去了关张二人,激怒了刘备,他为报兄弟之仇起兵伐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听你的劝阻,也正是那一次让蜀国走向了衰败,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这样的惨败如何能够挽回。为什么当初不把荆州还给东吴?没有为什么,乱世争天下,必须这样。
  从白帝城托孤的那一刻起,蜀汉的悲剧就已注定。你迅速平定南蛮,之后就挥师北伐。谯周说:“北方帝气正盛,星曜倍明,恐不可图也。”其实你何尝不知,你不顾反对一意孤行是因为你想趁自己壮年之时完成先帝的遗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你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那份感情,我读的出来。“夙夜幽叹,恐托付不效。”你怕完不成先帝遗业,所以你明知没有把握,却还要出师北伐。这既是对蜀汉的忠,也是对刘备的义。你的忠义,叫我如何不佩服。
  或许是之前的惨败,使你变得格外谨慎,所以你不用魏延的险计,而是按常理从祁山出兵。后人都知道,如果当时你采纳了奇袭长安的计谋,北伐大业就可以完成了。我知道,整个蜀汉的命运都掌握在你的手中,你不能冒险,即使是一丁点的损失都会影响全局。因此你错过了一个好的机会,但那不是你的错,我只是替你感到惋惜。你最终还是逃不过岁月的消磨,多年行军,因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我的脑海里时常有这样一副画面:面容憔悴的你在深夜还在军营苦思破敌之策。当我想到你走时那不甘心的表情时有种想哭的感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不愿看到的还是要发生,历史无法改变,我只有默默的哀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