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庭花 》全本完结版


胡床自漢末傳入中原,以繩革為面,木竹為架,有背可倚,可折疊,易攜帶,後世喚作折疊椅或躺椅便是,軍中將帥多用此物,史載曹操遭逢馬超鐵騎突襲,便坐於胡床,一時不及起身。南朝梁武帝也曾用胡床砸其臣屬。

小床始於晉,為坐具,其狀如床,可跪坐,在尋常百姓家也是常用之物。

女犯在宮中,多跪坐於榻上,小床為侍女所用。

漢家禮法,稱跪坐為坐,垂足蹲坐胡床為踞,又稱胡坐,其意簡慢,踞同倨,故有倨傲之說。

而兩腿前伸呈八字,臀股坐於席榻之上,狀如簸箕,稱為箕。

因南人自古多不穿褲,箕坐若遇風吹起深裙,以陰對人,至為無禮,《禮記》曲禮篇曰:「坐勿箕」。

女犯雖繩捆索綁,卻不願人前失禮,欲求一小床而不可得,神態委屈,顰眉蹙額,我見猶憐。

這劊子手身高九尺,乃是北地粗漢,幾曾見過這等南國美人

見伊不肯起身,狀似拖延,便心頭火氣,也不憐香惜玉,上前劈面揪住頭髮。

人犯身長五尺餘,輕若無骨,只這輕輕一提,便如小雞般被捉得雙腳離了牛車,懸身半空。

眾人一片喧嘩,那劊子手只是不理,一手提玉人,一手便去推那胡床。

女犯雖被拿住,卻是雙腿亂蹬,只是不肯就範。

劊子手一時不能得手,便令捆綁手將伊舉起,把個胡床反轉,椅背朝前,以腿頂住,雙手捉住人犯一雙玉足,用力一分,各自插入胡床兩側扶手之間。

圍觀百姓只見女犯雙股困於扶手,跨坐在胡床上,一時動彈不得,裙襟褪在膝上,露出粉雕玉琢般一雙小腿, 煞是羨人。

伊如此倒騎胡床,椅背便在面前,狀如騎馬一般,只羞得面如朝霞。

兩邊捆綁手將伊放下,女犯癱軟在胡床上,因坐處高了一截,長髮雖仍吊在鐵環中,卻不曾繃緊,伊便俯身下來,匍匐於椅背上。

那劊子手見了,餘怒未消,下車從街邊攤販處取了一根胡瓜,來在女犯當面。

眾人心中甚奇,不知所以,只見這廝並非好心餵食,卻把那胡瓜探入女犯兩腿之間,三重曲裾深裙之內。

女犯奮力掙扎,突然慘叫一聲,身子猛然一挺,直跳了起來,復又落下,又是一聲慘叫,如杜鵑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