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情] ZT古代性变态:两性人、恋兽癖和恋尸癖 》全本完结版

 
  又如明人隆庆二年奏牍中有:「山西男子李良雨化女」一事。而明、清人笔 记如郎瑛《七修类稿》及嘉靖王济的《询堂手录》也记有公猿变母猿的事。蒲松 龄的《聊斋志异》对狐狸精的描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旧传:狸有两体,其年久者能变幻惑人。遇男则牝,遇妇则牡。今京师有此 妖,或一家中内外皆为所蛊。各自喜为佳遇,然实同此兽也。狐与狸又各一种, 而世多混称之。
 
  变性者混入廷,史料较多,尤其是易服变性有时还被传为美谈。如《晏子 春秋》记载:「灵公好妇人而为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宋书·五行志》记: 「魏尚书何晏服妇人之衣。」《北齐书·元韶传》言文宣帝「剃韶须髯,加以粉 黛,衣妇人服以自随。」王嘉《拾遗记》云:「汉哀帝董贤更易轻衣小袖,不用 奢带修裙」,也是穿女人的衣服。至南朝梁、陈时,由于一些男子经常沉湎于女 色,一些男子居然「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到了明代易服变性的「人妖」更普 遍地公开化,可能是由于男色盛行之故。因此戏曲院本中如徐渭有《女状元》, 王媪德《曲律》中更有「男皇后」,搬演于戏台之上。
 
  古人不管男扮女还是女装男,都称之为「人妖」,如《南史·崔慧景传》: 「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此人妖也。」此外,如《乾子》一书中的孟 妪,《玉堂闲话》中的白项鹤,都是易服变性的「人妖」。古人对「人妖」是鄙 斥不屑的,如《荀子·非相篇》指斥:「人妖」云:「美丽佻冶,奇衣妇饰,血 气态度,拟于女子。」韩愈的《辞唱歌》也斥骂「人妖」说:「岂有长直天,喉 中声雄雌?君心岂无耻,君岂是女儿!」
 
  对于以上所述「人妖」现象,从我们今天的观点看来,情况并不相同,应作 具体分析。太监以及太监娶妻现象,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畸形产物,应予彻 底否定;至于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阴阳人」,是性生理畸形,应予医治;至 于易装,目前女着男装,社会一般不以为非,如在日常生活中男子爱着女装,那 就是一种性心理变态(称之为「易装癖」),就需要加以矫治。